家中收藏欄目將引領我們探訪非遺技藝——余江木雕,跟隨經驗豐富的傳承人童勝富學習雕刻技藝。在此過程中,狀況頻出,引人入勝,既好奇又充滿樂趣!下面,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次學習木雕的奇妙經歷。
余江之行尋大師
上周,《家有收藏》節目組抵達鷹潭市余江區,拜訪了在當地木雕領域享有盛譽的老工匠童勝富。他身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余江木雕制作技藝的傳承者,積累了四十年的雕刻技藝。這些經驗源于他對木雕藝術的深厚興趣和不懈努力,正是這些努力讓這門傳統技藝在他的手中煥發出新的光彩。
初造公雞雛形
眾人缺乏雕刻公雞造型的技巧,于是童老師挑選了一塊木頭,特別是根部部分,用來制作初步的模型。不久,公雞的頭部輪廓逐漸顯現,初步成型的公雞頭引發了眾人對后續雕刻的濃厚興趣。眾人聚在一邊,目不轉睛地觀察著童老師熟練的手法,心中不禁想象著自己動手雕刻出的公雞會是何種模樣。
刀具選擇學問
學習過眾多非遺技藝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好的木雕工藝,雕刻刀具的挑選至關重要,應盡量選擇細小的而非粗大的,尤其是在雕刻眼睛和嘴巴等精細部位時。這次大家精心挑選了雕刻刀,本以為一切順利,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并非那么容易,這小小的刀具背后蘊含著豐富的知識。
下刀遭止原因
童老師在江月下刀之初便及時阻止,指出刀刃的路徑出現了偏差。童勝富老師向江月解釋,盡管眼睛本就是圓形,但雕刻時需表現出向前看的神情。必須確保紋理和紋路都營造出向前的視覺效果,唯有如此,眼睛才能顯得有神采。這一關鍵步驟實則頗為復雜。
眼睛雕刻難題
眼睛常被比作心靈的窗戶,動物的眼睛也不例外。公雞的眼睛雖小,卻是雕刻中最難以把握的部位。需用小平刀細致調整眼神的方向,才能開始雕刻眼球。然而,江月在雕刻過程中卻將眼睛部分鏟平,導致圓形輪廓消失,看起來既不像眼睛什么是好的木雕工藝,這時他才意識到其中隱藏著某種秘密。
正確雕刻眼睛
若兩側雕刻過深,視線方向感便會喪失。正確的做法是,一側應略淺,另一側則稍深,且前端應比后端深。依照這種方法,雕刻出的眼睛將顯得目光向前,這充分說明雕刻眼睛是一項既考驗技巧又需耐心的技藝。
看過童勝富老師教授木雕的過程,你是否對余江木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?假如你手握一塊木頭,試著去雕刻,你認為你能雕刻出一只有生氣和活力的公雞嗎?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,同時別忘了點贊和轉發這篇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