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南木雕歷史榮光
閩南木雕工藝歷史久遠。它興起于唐宋時期。那時經濟文化繁榮。木雕作為裝飾和藝術形式開始流行。到明清時。其發展至極盛。民間建筑、家具等地方都能見到精美的木雕。它向來以“精微透雕”出名。把木雕藝術發揮到了極點。“開面”工藝堪稱一絕。能夠生動地刻畫出人物神情
在閩南地區傳統建筑里,木雕是不可或缺的裝飾元素。在祠堂、廟宇的梁枋、斗拱這些部位手工木雕的文化傳承,木雕藝人憑借高超技藝。他們雕刻出神話故事、歷史典故等圖案。使得建筑充滿藝術氣息。也讓建筑富有文化底蘊。深受民眾喜愛與贊嘆。
云霄木雕匠人的涌現
上世紀80年代,云霄縣在木雕傳承方面有了突破。一批優秀的閩南木雕匠人出現了。他們熱愛木雕藝術,執著于此。他們用手中的刀鑿守護非遺文化瑰寶。當時社會經濟在發展,傳統手工藝面臨挑戰。但這些匠人堅守初心。
這些木雕師傅來自云霄縣的各個不同村落。有的家族本身就有木雕傳統。他們相互交流。他們切磋技藝。形成了良好的創作氛圍。他們參加國內外手工藝展覽。這讓云霄的閩南木雕被更多人知曉。他們為木雕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方建武的學藝起點
方建武出生于木雕世家。他的父親是方成伍,是云霄縣有名的民間木雕藝人。8歲時,他從父親手中接過刻刀。自此,他開啟了木雕學藝之路。小小年紀的他手工木雕的文化傳承,便立志要成為優秀的閩南木雕手藝人。這份熱愛與決心,十分難能可貴。
他小時候看到父親雕琢出精美的作品,滿心好奇與向往。父親親自教他刀法,教他處理紋路,他由此對木雕有了初步認知。學藝剛開始時困難諸多,可他從未想過要放棄,一直沉浸在木雕的世界里,持續學習,不斷探索。
方建武的創作風格
方建武的作品大多圍繞古典題材。比如歷史故事、神話傳說這類。他的刀法很簡練。不追求過多繁雜瑣碎的細節。但能精準抓住人物特點。雕刻的時候善于刻畫人物表情。使得作品好像有了生命力。
他格外注重保留木頭原本的紋理。他把人工技藝與之巧妙融合。一塊普通木頭到了他手里。經過構思。再加以雕琢。就變成了充滿藝術價值的木雕作品。他的作品在當地木雕界廣受贊譽。還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的目光。
傳承發展理念
隨著時代不斷發展。閩南木雕業慢慢走向式微。市場存在競爭。還有現代工藝帶來沖擊等。使得傳統木雕面臨困境。不過方建武堅定認為未來依舊有發展空間。他覺得中華傳統文化蘊含的力量不容小覷。
他覺得閩南木雕飽含著云霄人的鄉愁以及文化,傳承下去有著重大意義。特別是在被評為“漳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木雕制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”后,他深感責任艱巨,決定為云霄傳統手工藝的留存和發揚貢獻一份力量。
非遺課堂的努力
2018年起,方建武和夫人林玉鳳主動前往云霄列嶼中學,擔任非遺傳承活動講師。他們從零基礎起步,教孩子們制作閩南木雕。期望將傳統技藝的種子,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。
他們用心設計課程。目的是讓孩子們知曉閩南木雕歷史。還能了解其工藝。課堂之上。他們親手教孩子們拿刀。教孩子們雕刻。好多孩子一開始很陌生。后來漸漸有了興趣。進而產生熱愛。他們堅信“非遺”加“課堂”模式。可以培養出更多傳承人。能給云霄非遺文化傳承與發展增添新動力
相關內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