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淵源
潮州木雕的歷史極為久遠,具體起始時間難以精準確定。潮州開元寺天王殿的梁架上,存有唐代帶“草尾”裝飾的斗拱,懸掛的銅鐘木龍是宋代的遺留之物。北宋治平年間的潮州許駙馬府,其建筑裝飾木雕同樣以“草尾”為主要形式。這些古老遺物見證了潮州木雕早期的發展情形,讓我們得以探究它在古代建筑中的應用 。
時間慢慢流逝,明末時石窟藝術逐漸停滯,各大寺院里制作木雕佛像和佛器的風氣開始興起,案幾木雕裝飾的風氣也開始興起,還出現了多層鏤雕技術手工木雕的文化傳承,這些促使潮州木雕工藝進一步發展。
工藝特色
潮州木雕大多選樟木做材質,樟木堅韌程度合適,便于雕刻,它的鏤刻形式多樣,有浮雕、沉雕、圓雕、鏤雕、通雕等,用這些手法雕刻出的成品剔透玲瓏、層次豐富,展現獨特魅力,比如通雕,能呈現復雜精致畫面,讓人驚嘆不已。
在構圖上,潮州木雕常采用“之”字形布局,利用山水亭閣分割故事畫面,眾多人物因此顯得不雜亂,情節生動又有序。同時手工木雕的文化傳承,它會模仿中國畫或戲曲舞臺,能在一個木雕面上展示不同時空的故事,運用“徑路”處理人物脈絡。
裝飾部位
在潮州木雕裝飾中,門最為引人注目,它能分出多個裝飾部位,像頂橫肚、枋欄、門窗、企肚、中橫肚、大肚以及下橫肚等,各部位的題材不同,形式不同,手法也不同,頂橫肚可能是簡約圖案,大肚會有復雜故事的雕刻,門窗的木雕裝飾還兼顧了實用性與美觀性的結合。
不同房間的門,其裝飾情況各有不同,客廳的門,裝飾得更為華麗大氣,臥室的門,或許相對簡潔溫馨,這些裝飾,為建筑增添了藝術氛圍,也帶來了獨特韻味。
地域風格
僅在潮汕地區、興梅地區,木雕風格就各有特色。潮汕地區的木雕,布局繁雜,結構嚴謹,精細小巧,擅長表現連續性情節。比如說潮州己略黃公祠,梁柱上雕刻著龍鳳獅等祥瑞動物,各種表現手法都完整呈現了。
興梅地區的木雕,刀法簡潔又精煉,人物數量并不多,其特征是突出主要故事情節,不會過度追求繁雜裝飾,注重突出重點,所以給人一種簡潔明快的感覺。
藝術新品
民國初年,潮商開始興起,潮州木雕也有了新的進步,木雕藝人用東南亞紅木創作出“紅木方曲”“如意屐”等作品,這些作品形成了精致、端莊、華貴的新樣式,它們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特點,又融合了新材料特性。
潮商給予了財力方面的支持,他們還十分重視文化藝術,這讓木雕市場的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,進而推動藝人持續創新,新風格在寺廟、祠堂、豪宅里得到了廣泛運用。
傳承困境
如今潮州木雕面臨困境,現代居住環境變了,它失去了原本依存的條件,傳統民俗漸漸淡化,神龕、神亭等物品從日常生活中消失,其用武之地越來越少,這意味著很多傳統木雕題材和應用場景不再受歡迎。
曾經有黃開賢、張鑒軒、陳舜羌等藝人專注于潮州木雕,可是傳承人才不足、市場需求降低等問題仍然很嚴峻。你認為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拯救潮州木雕的傳承危機?能夠留言展開探討,也請點贊并分享給更多人,使大家關注這一民間藝術!